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 图片新闻

“法”润人心,“夜”话营商
——蔡甸法院奓山法庭司法护航助力企业健康发展

来源: 奓山法庭 时间: 2025-10-09 16:35 点击量: 2866

奓山法庭作为蔡甸法院深入辖区加工制造业集聚区的“前沿阵地”。近年来,针对辖区内买卖合同、承揽合同等纠纷频发领域,主动转变工作思路,构建起“普法宣传在前、多元解纷在中、判后回访在后”的全链条司法服务保障体系,努力为辖区企业营造稳定、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。

聚焦前端治理,变“事后解纷”为“事前预防”

为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,奓山法庭主动将司法服务下沉一线,依托“微光成炬·法耀知音”微光夜校品牌活动,法官们走进工业园区、深入企业厂区,围绕加工制造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点,开展“点单式”普法。通过本地真实案例,生动讲解合同审查、交货验收、违约金计算等实务问题,并发放《法治体检企业自测表》,助力企业提升风险防范能力。

一位五金制品公司负责人在参加微光夜校普法活动后,立即对照自测表修订了合同模板,明确了质量标准和违约责任。后来因客户拖欠货款并质疑质量,该公司凭借规范合同在诉讼中占据主动,成功追回全部款项。该负责人由衷感慨:“一堂法治课,帮我们避免了十几万元的损失!”

优化诉讼流程,为企业开通“解纷快车道”

在纠纷化解环节,奓山法庭着力打通“解纷快车道”。针对诉讼周期长、成本高的问题,设立涉企纠纷绿色通道,依托“人民法院调解平台”,引入行业协会代表、专业律师等特邀调解力量,推动案件先行调解。不少纠纷得以高效化解,既节约了企业时间和经济成本,也维护了合作关系。

“法院工作人员的耐心调解保住了我们的合作和友谊!”两家长期合作的企业因部分批次的零件加工单价产生分歧,一方诉至法院。奓山法庭承办法官在了解案情后,立即指导拥有机械制造行业背景的特邀调解员组织调解,从技术标准和行业惯例出发,促成双方达成合理计价方案,仅用15天就化解矛盾,实现了“案结事了人和”。双方负责人共同送来锦旗,感谢法庭保住了他们的合作与信任。

强化判后回访,助力企业“痊愈”与成长

案件审结并非司法服务的终点。奓山法庭注重判后答疑和回访,通过主动了解履行情况,听取企业意见,助力企业规范、健康发展。对于具有典型意义的判决,法庭还会将其转化为普法案例,通过法院微信公众号、送法进企业等方式进行宣传,达到“审理一案、治理一片”的效果。同时,针对在案件审理中发现的行业共性问题和风险,法庭及时向相关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发送司法建议,助推行业治理优化。

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下一步,蔡甸法院奓山法庭将继续扎根基层、贴近企业,以更实举措、更优服务为辖区企业蓬勃发展注入法治动能,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