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 法院新闻

蔡甸法院持续完善“诉前调解+诉前鉴定”衔接机制 做实道交案件诉源治理

来源: 永安法庭 时间: 2024-06-14 17:04 点击量: 5425

2023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工作以来,蔡甸法院以实质解纷为着力点,持续完善“诉前鉴定+诉前调解”双引擎解纷新模式,为推进道交案件诉源治理减量工程赋能加速。

一是“两个平台”智慧赋能,打造高效诉讼服务模式。通过线上“一网通办”+线下“一体化”多元调解,发挥道交智能平台功能,健全线上诉讼服务全体系,实现当事人办理事务全天候“不打烊”、全流程“零跑腿”,让当事人“不进法院门,就能解纠纷”,真正感受“云法官”带来的“数字正义”,真正实现让正义提速,为群众解忧。同时聚能多方合力,在诉讼服务中心、蔡甸交通大队、省高速交警蔡甸大队以及省保险行业协会四处设立“道交一体化”处理中心,公安交警、司法局调解员、保险理赔员、诉调法官均常态化驻点开展联动调解工作,年均开展联调260余场次,合力开启解纷“加速度”。

二是“两个文件”规则先行,激活源头解纷强大动能。制定《关于(非)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诉前调解中委托鉴定评估的工作指引(试行)》,明确适用范围,并对该类案件的诉前鉴定申请主体和所需提供材料作出细化说明,为当事人申请诉前鉴定提供释明和引导。同时配套制发“六书一清单”,即诉前鉴定评估告知书、通知书、同意书、委托书、不予受理告知书、终止告知书、送鉴材料移送清单,对诉前鉴定全流程进行有效管控,规范道交案件诉前调解中的委托鉴定工作。联合区公安局、司法局发布《关于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案件“诉前鉴定+诉前调解”工作联动机制的意见(试行)》,形成交通事故案件源头“治理矩阵”和治理合力,借助公安局、司法局等力量推动“诉前鉴定+诉前调解”衔接机制发挥诉前解纷效能,切实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,高效化解矛盾纠纷。“诉前鉴定+诉前调解”衔接机制运行以来,蔡甸法院共办理鉴定98件,其中诉前鉴定74件,占比75.5%,特别是2024年以来仅1件案件启动诉中鉴定程序。2024年以来经诉前鉴定后达成诉前或诉中调解30余件。

三是“两方共建”集聚合力,协同推进机制实质化运行。蔡甸法院总结梳理辖区道交案件特点,发现案涉车辆投保占比较高的是人保武汉分公司,通过与该公司召开道交案件“诉前鉴定+诉前调解”衔接机制推进会,总结机制运行阻点,共商“诉前调解+诉前鉴定”衔接机制完善举措,进一步提高诉前调解成功率。同时与该公司签订《优化保险行业法治化营商环境备忘录》,推动“诉前鉴定+诉前调解”衔接机制实质化运行。去年9月以来,蔡甸法院办理人保武汉分公司诉前案件中达成调解42件,办理诉前鉴定30件,无一件诉中重复申请鉴定。

四是“两重引导”合力促调,多元融合强化筛查引导。持续推进“法官助理+委派调解”工作模式,实行“调解员+法官助理”双重引导工作机制。由法官助理在调解阶段指导人民调解员开展要素收集、帮助归纳争议焦点,通过要素表的填写,对案件是否涉鉴定事项及必要性进行甄别,认为纠纷适宜通过鉴定促成调解,主动向当事人进行释明和引导。对于调解不成案件,进行要素收集,掌握被告确认送达地址,减少诉中送达压力,节省案件办理时间。

“诉前鉴定+诉前调解”双引擎解纷新模式的推动下,截至今年5月,蔡甸法院受理的道交案件诉前调解案件调撤53件。诉中案件调撤率达65.74%,且无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,调解案件自动履行率达100%,起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。